close

新一代女力設計:用手感縮寫都會距離
親持,《第二屆天使好物》,設計師 陳嬿如 專訪



今天有點悶,在手機上不停的滑,為了和遠方朋友說說話。坐在公寓裡,四面都是白牆,多希望能擁有一個地方的熱,暖暖心房……。「親持」來自于女性設計師陳嬿如的構想,感到現代社會之下,人與人、人與物的關係日益疏離化,她決定用設計展開擁有者與自我的內心對話,異材質實驗玩轉,將窯燒出來的陶瓷暖度融入冷冽金屬工藝做成當代首飾,誠意感動了評審團,征選上第二屆「天使‧好物」工藝設計良品贊助計畫。
 
----------
面臨作品量產,陶作坊第二屆天使好物得主陳嬿如說:
「我要用每一件都是第一件的心情去完成它。」


(來到設計師學校研究小間,桌上遍佈著工具、半成品以及材料,2014/12/12陶作坊攝影)
 
自復興美工畢業後,陳嬿如開始半工半讀,白日投注時尚工藝,設計服裝、鞋子等配件,其他時間就在工作室創作,身分還是學生,就讀臺灣藝術大學工藝系碩士班的她,因為天使好物而被看見,作品「親持」即將透過陶作坊近五十間通路據點推廣至兩岸。


(成品的完美,源自背後無數測試,小盒內盛裝一顆顆未成形的夢想2014/12/12陶作坊攝影)
 

窯間的火,點燃了溫度

親持,又是青瓷,源自現代社會人與人日益疏離,設計者希望藉由掛於胸、時時刻刻親握於手的當代首飾,消弭彼此隔閡。「平時窩在工作室,就是一個人低頭的做做做,逐漸的,想要與人交流,希望能把他們越拉越近……」於是她捏著捏著瓷土,窯燒後看著成品,覺得好像可以做一些事情,融入過去在時尚產業的設計經驗,捨棄了高級貴金屬材料,將陶瓷與金屬實驗性地結合,釉料、金銀箔、殘瓷、岩礦……成為創作元素,一塊一塊自然手感的瓷石,就是畫布。
 
「我選擇複合媒材,以陶瓷為主題,原因是它很有溫度,那種熱可以將冰冰冷冷的金工質感轉化」。
 
一句簡單的「溫度」開展一連串「對話」,嬿如笑著說,她沒有想過會和這塊石頭說那麼多的話:「怎麼樣自己會喜歡,大家也會喜歡?」配戴者因為手中的作品,想像無限,把玩著它,然後挖掘每一面角度的細節。


(工作室忙碌側影 設計師提供)
 

親持,親手持著慢慢畫

猶若微型雕塑,又如油彩堆疊,揉合陶作坊獨特岩礦泥料以及殘瓷,設計師用筆巧手在瓷石表面輕輕點釉、貼金,嵌入至鏤空的幾何體,搭配古銅竹節練,營造剛硬又柔軟,獨立自信卻又感性纖細的女性魅力。
 
這就是「親持」。
 
一件作品的成功,來自數以十天日日夜夜的測試,每一端流程製作,背後是琢磨、是經驗也是累積,嬿如重點式的點出步驟,從中瞭解,產品量化其實是創作經過質化,失敗了又再來,一次一次之後的小結,況且她還堅持,畫釉絕對要自己上手。
 
(1) 土坯製作

自然、手感,為了保留石頭般質地,製作土模時運用工具雕磨出表面紋路、切面斜度。觀察每一塊瓷石造型,設計師開始構思之後要在哪一面置入殘瓷、堆疊色彩。
 
(2) 配釉&上釉


她像是專業彩妝師,包袱裡一袋袋,都是她的道具,有的是筆、有的是鋸齒,還有前輩口耳相傳好物,日常可見的耳扒子和牙醫用的口鏡……,上釉時,她會用畫筆彩繪至少三層,然後等待,讓生命逐漸蘇醒。
 
(3)窯爐整理&窯燒


有沒有想過?進窯之前,還要先看新聞的氣象報告。
環境濕度變化,會影響產品窯燒品質與成效,這是一場和時間競賽、看天吃飯的旅程,當一件件素坯在窯裡期待著燃燒,火焰的炙熱註定成就它們的獨特。
 

標準作業最大標準:手感不再標準化

感謝陶作坊,嬿如說,她站在產業面,思考著個人藝術性如何在產品大量生產時仍被保留,「將它單元化,就是規範業界所說的SOP(標準作業流程)」,但是要注意,她一再強調,只有異材質(金箔、殘瓷)的佈局無法SOP化,它很重要,如果SOP,這件作品就會枯槁……。
 
好了,剛剛聊到你還在外面上一些課程,說說是甚麼吧?
 
「表現需要厚實功力積累,為了讓自己對媒材更加熟悉,我現在學習石膏灌模、彩繪等課程,磨練工藝、手感技巧……」。

arrow
arrow

    陶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